登录 | 注册
中华范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范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黔西中坪范氏排行 第 11 楼

范旭东委员
    范旭东(1883.10.25-1945.10.4),原名范锐,字旭东;曾用名范源让,字明俊,湖南省湘县东乡泛爱坪村人。其父范琛以教书为业。中国著名民族化工实业家。
    民主革命时期,1908年赴日留学,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科,毕业后留校任专科助教。1912年回国后,在天津制币厂任总稽核,负责检验银元成色。1913年奉派赴欧洲考察盐政。1914年与景本白共创久大精盐公司。1916年又与景本白、张弧等创办永利制碱公司,并任两公司总经理。1922年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久大生产简装精盐,以抵制洋货,改善食品工业。
    大革命时期,1926年6月29日永利制碱公司生产出碳酸钠含量达99%的高质量洁白纯碱,同年8月以红三角牌纯碱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创办《海王》旬刊。1934年3月永利、久大、黄海等合组成立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民族基本化学工业企业,任总经理。同年在南京卸甲甸创办硫酸铵厂,同时担任金城银行和中华书局董事、四行储蓄会监察、中央研究院评议员、中国化学学会会长,以及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连任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此时在四川除复建和扩建久大、永利两企业外,还积极从事侯氏制碱法的试验,取得重大成就。至1944年止,在四川创办的制盐、制酸、炼油、机械等企业,共有工人1200余人,为战时国内民族工业规模最大的联合企业。此外与金城银行合办了中国化学企业公司;与孙颖川等创办三一化学制品公司。1944年9月赴美国出席国际通商会议,会后与美商洽订了一系列技术设备进口合同,并协议由美国进出口银行贷款1600百万美元。国民政府因官僚资本不能插足而加以刁难,因此积愤成疾。
    1945年10月4日因病在重庆逝世,终年62岁。

作者:220.172.214.* (2007/11/1 13:16:16)   回复此贴
  回复:黔西中坪范氏排行 第 12 楼

范绍增高参
    范绍增(1894-1977.3.5),名范舜典,号海廷,绰号范哈儿、大老造,四川省大竹县清河乡人。自幼不喜读书,常到茶馆“听书“,对江湖豪侠劫富济贫心向往之。1907年13岁时加入袍哥,终日在外游荡。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原四川军阀,1949年率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民主革命时期,1911参加袍哥首领、同盟会员张作霖在大竹、渠县一带的聚众起事。因随机应变,受到张赏识,收为袍哥小兄弟。1913年张作霖“癸丑反袁”失败,率部上山,在渠、竹、达边境一带购枪支,任总管事。1916年参加反袁护国战争。在邻水县一带活动,率部继续反袁。1918年4月受川滇黔靖国联军援川陕第二路总司令颜得基收编,任模范营营长。不久编入征缉5旅王维舟团,任营长,后升任团长。1920年10月改编在第1军第6师任团长,驻扎云阳。一个风雨之夜,率部袭击驻夔府的第2军唐式遵部,得枪械1000余件,集结2000多人,活动于酉阳、黔江一带。1923年3月任第4师第8旅旅长。
    大革命时期,1924年被委为第9混成旅旅长。1925年10月杨森企图以武力统一四川,失败后下野,行前将部分武装交其统率。1926年9月被蒋介石委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7师师长。1927年与北洋军合谋武汉,被武汉革命军痛击受伤回川。“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曾收留与他共过事的共产党员王维舟在军中避难。同年秋又暗中出人出枪,支持大竹县团练驱逐杨森驻防大竹县的师长白驹。年底被蒋委为川鄂边防军司令。不久转而投靠刘湘,任第4师师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2月刘文辉任四川省主席后,被用重金50万收买。遂在重庆修建一所华丽的范庄,并挟巨款到达上海。在上海受到青帮头子杜月笙、张萧林等人的欢迎,并被流氓集团“仁社”的老头子张锦瑚破格收为关门弟子。杜月笙还送范可装备1个营的英国式军需品。1933年奉令出川攻打洪湖的红军贺龙部,所属1个团被歼,自己亦受伤。之后参加了对红四方面军的围追堵截。1937年何应钦到四川整军,被免去其师长职务,名义上升为副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只身赶到上海前线,任第11兵团副司令,上海沦陷后随军撤退到汉口。1938年因支持川康整军和揭发刘、韩勾结有功,被蒋介石委为第88军军长,自募兵员抗日。很快在四川编成4个团,但武器破旧不堪,自已拿出半数以上的修理费。1939年率88军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1940年夏又转移浙西作战。同年冬调太湖张渚地区担任防守。日军第22师团长土桥一次指挥敌伪两万多人进犯,在宜昌一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自己亲临第一线督战,终于击败日军。部队虽在前线打了胜仗,却被蒋介石调任为没有实权的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一气之下,1942年初回到重庆。与张澜、熊克武、陈铭枢来往密切,并在重庆南岸杨杰家里参与黄琪翔、章伯钧、杨虎等的民主活动,思想逐渐倾向反蒋。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对打内战已无兴趣,旋去上海参加民盟、民革等组织领导的民主活动。凭帮会及川军旧部关系,成立“益社”,自任理事长。该社在经商过程中与中共地下组织有过联系,将药物、纸张等运往苏北解放区。1948年3月国民党召开“国大”,被选为国大代表。1949年春回到重庆,与民革成员交往甚密。同年秋被蒋介石委为国防部川东挺进军总指挥。在大竹县,渠县一带,成立了纵队。12月12日率所属官兵4万余人在渠县的三汇镇通电起义。对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四川起了一定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50军高级参谋,河南省体育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政协委员等职。
    1977年3月5日因病在郑州逝世,享年83岁。

作者:220.172.214.* (2007/11/1 13:18:20)   回复此贴
  回复:黔西中坪范氏排行 第 13 楼

范鸿仙将军
    范鸿仙(1882-1914.9.20),原名范光启,别署孤鸿、浅黄、解人等,安徽省合肥县北乡杏店村(今长丰县下店乡)人。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1910年8月16日南社在上海张园第三次雅集时加入南社。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舆论旗手。
    1907年后在上海于佑任等人一起,先后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主笔,以哀鸿、孤鸿等笔名撰写文章,“与专横政府抗,与强霸列国抗”,“为民请命,大声疾呼”,鞭挞封建腐败,鼓动革命斗争,宣传爱国思想。自始自终参与广州花岗岩起义,起义失败后,在反动政府屠杀人民的血雨腥风中,撰写歌颂花岗岩七十二烈士,号召人民“以牙还牙”。被孙中山称为“范君一枝笔胜十万师。” 1911年10月10日,由同盟会中部总会(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和范鸿仙等人组成)策动的新军第八镇在武昌起义成功。又积极策划新的起义,联络江浙联军(由沪、杭、苏、镇四支地方部队组成)于1911年12月攻克南京。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任江苏省参事会会长。为巩固和保卫新政权,呈请孙中山先生允准,毅然辞职,亲赴江淮招募壮士5000人,成立“铁血军”,亲任总司令,力主北伐。南北议和后自释兵权,仍回上海办报。袁世凯称帝后,力主军事讨袁,并奉孙中山之命,冒危难芜户召集旧部讨袁,“袭颖川、徇大通,北定淮上诸郡”,与袁军相抗。反袁斗争失败后亡命日本,协助孙中山筹建中华革命党,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和中华革命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14年2月奉孙中山革命回上海负责发动反袁斗争。变卖家产作为革命经费。“书求客欲亡秦,独仗精诚感党人”就是于右任先生对他这种革命精神的赞扬。因事机不密,同年9月20日凌晨被袁世凯收买的刺客所暗杀,牺牲时32岁。
    孙中山得悉后十分悲痛,说:“我重要人物乃俱不能出险。殊可伤也!”1936年2月由林森、于佑任勘探视察选定墓地,南京国民政府遵孙中山生前所言,追赠为陆军上将并举行隆重国葬,由上海迁葬于南京中山陵东侧马群附近山上,以表彰忠烈。

作者:220.172.214.* (2007/11/1 13:18:57)   回复此贴
  回复:黔西中坪范氏排行 第 14 楼

范筑先将军
    范筑先(1882-1938.11.15),原名范金标,又名范夺魁,字竹仙,山东(今河北)省馆陶县南彦寺村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爱国将领。
    民主革命时期,1904年加入北洋军第四镇,当备补兵、副兵、正目。后调入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炮兵科深造,以优秀成绩毕业。后被提升为哨官、炮兵连长。1913年后任中央陆军第4师炮兵营长、补充团长、师参谋长和第8旅旅长。后因厌恶军阀混战,抛弃高官厚禄,辞去第8旅旅长职,回乡隐居。
    大革命时期,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毅然复出,投入冯玉样部下,更名为筑先,表示其革命的决心,被冯委任为高级参议、汉中镇守使署参赞。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中原大战中,任冯部第一路军参谋长。1931年回山东,任韩复榘第三路军参议。1933年被任命为山东省沂水县县长,第三路军指挥部军法处处长。1936年11月任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与中共鲁西北地方党组织结成了牢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创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10月日军进犯黄河北岸,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电令撤退,为其断然拒绝,决心守土抗战。11月19日向全国发出了“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 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惜”的通电。先后改编民众起义武装,收编民团武装组成抗日部队,共35个支队,3路民军,号称10万铁军,广泛开展了平原游击战争。虽已年过花甲,但每战必身先士卒,带头冲锋杀敌。11月日军骑兵侦察队窜入堂邑一带活动,遂率部队到溧水镇埋伏,全歼入侵的日军。1938年3月率抗日部队两次攻入日军据守的范县,歼灭许多日军。1938年徐州会战期间,为配合中国军队作战,率部阻击了增援的日军土肥原师团。后组织了济南战役,一度率军突入济南市。1938年7月在东阿县黄庄阻击日军运输队,毙敌数十人,缴获满载大米的汽车13辆及其他军用器材。率部先后收复并保卫了23县国土,使日伪军在鲁西北无立足之地。1938年11月驻济南日军114师团一部侵犯聊城,14日下午包围了聊城。15日日军出动飞机、坦克攻破城池。坚持指挥守城部队奋起抗击,左臂负伤、腿骨被打断,仍率部与日军血战。但终因众寡悬殊,在毙敌100余人后,聊城城池失守。率余部与日军展开巷战,战斗异常激烈,后因身受重伤,不愿被俘举枪自戕,壮烈殉国,终年56岁。
    范筑先将军牺牲的噩耗传出,举国哀悼。国民政府在重庆为范筑先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范筑先将军不仅自己身先士卒,抗日爱国,而且把自己的子女送上抗日前线。1938年8月在进攻济南的战斗中,其次子范树民(见上)、青年挺进大队队长在与日寇作战中不幸牺牲,时年仅18岁。噩耗传来,范筑先将军强忍悲痛说道:“民儿为国家民族战死疆场,是死得其所。”在报端答谢各地发来的慰问时致词道:“为国捐躯,系属军人光荣……马革裹尸,男儿应具素质,既获疆场殉国,死而何憾!”随后又把年仅20岁的二女儿范树琨任命为青年挺进大队队长,继续战斗。并先后将长子、长女、三女儿都送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表现了忠于民族,誓死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1938年11月20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也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朱德、吴玉章、董必武等人亲笔题写了挽联。其中朱德的挽联写道:
    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丧之,惟其忠勇;
    吾辈尚存,誓必长期抗战,还我河山。

作者:220.172.214.* (2007/11/1 13:19:35)   回复此贴
  回复:黔西中坪范氏排行 第 15 楼

范源濂总长
    范源濂(1875-1927),字静生,湖南省湘阴县人。少年丧父,家境陷入困顿,因姑母资助,得就读于清泉书院。1888年13岁时中秀才,1897年22岁时考入长沙时务学堂,成为比他年长3岁的梁启超的门生。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家。
    民主革命时期,戊戌政变后,为躲避官府追捕,和时务学堂的同学蔡锷等赴上海,进了南洋公学。后接梁启超函召,东渡日本,相继入东京大同学校、东亚商业学校学习。其间于1900年秋潜回长沙,拟参加另一时务学堂同窗唐才常组织的自立军起义,因事泄失败,乃偕其弟旭东二度亡命日本,入日本法政学校学习。1904年回国后从事教育工作,在湖南组织并护送一批女学生去日本留学。1905年任清朝学部主事,又协助日籍学者创办法律学校。1912年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次长、总长,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等职。1913年辞职任中华书局总编辑。1916年任段祺瑞内阁教育总长,次年又兼任内务总长,并与蔡元培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翌年赴美考察。1920年又任教育总长,1921年辞职。1923年任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任校长。
    大革命时期,1924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庚款余额1 200余万美元“归还在中国使用”。中美乃重订协议,成立“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简称“中基会”),海外史家称之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受中国政府派出任中基会中方董事,兼首任干事长。邀请任鸿隽任行政秘书(后接任干事长),在他们的努力下,该基金在30年代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27年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52岁。


作者:220.172.214.* (2007/11/1 13:20:0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7 每页5条 当前3/6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范氏论坛  执行时间:4,640.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范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