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时,邓氏一支发展成以邓为名的侯国。邓国历史悠久,直至战国时代,才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便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将此姓传了下来,就是邓氏。对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说:“邓,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书记载邓氏是“系承曼氏,望出南阳”。邓姓之人,无论分处天南地北,皆以“南阳”的堂名传家,这正表明了南阳郡邓氏系出于河南新野,皆为禹公为代表的新野邓氏家族之后裔。
据《邓氏家谱》载,已有114代传人,汉文帝时,官至上大夫的邓通,是邓氏家族的第42世祖;光武帝刘秀的军师邓禹,是邓氏的第47世祖;三国时魏将邓艾,是邓氏的第54 世祖;晋时镇国将军邓羌,是邓氏的第62世祖。中国的邓姓,大多源于这一系源。
邓氏在繁衍发展的过程中,也吸收过外族外姓的成员。据《安化邓氏谱序》载,南唐后主李煜,曾封其第八子李从镒为邓王。南唐亡国后,为躲避宋太祖的斩杀,而以其父封号为姓氏,改为邓姓保住了性命。
从邓氏族谱得知,邓氏南迁,移居闽粤,始于宋朝景定年间,由“南阳”逐渐迁移,播迁至南方各地,尤其是今福建广东、贵州、浙江等地,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间,不仅时间较早,而且繁衍旺盛,很快成了当地盛姓。
邓姓历史名人众多,彪炳于史册者即有200余人,其著名者如:春秋末期的法家先驱邓析子,西汉蜀郡南安人邓通,文帝时官至上大夫,并赐给蜀郡严道铜山许其铸钱,当时邓氏钱遍于天下。邓晨,刘秀的姐夫,西汉末从刘秀起兵,东汉初被封为房子侯,历任中山、汝南太守,曾派都水椽许杨主管修复汝南鸿郄陂工程,溉田数千顷;邓禹,初从刘秀镇压农民起义军,东汉初任大司徒,封邯侯,后改封高密侯;邓绥,邓禹孙女,东汉和帝皇后,和帝死后,她临前执政,其兄邓驾任大将军,专断朝政。三国时蜀名将邓芝、魏名将邓艾。此外,东晋有尚书右仆射邓攸;宋元之际有学者邓牧;明代有福建农民起义军首领邓茂七、邓伯孙;清代有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有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的两广总督邓廷桢,还有诗人邓辅纶、海军著名将领邓世昌。近现代邓姓名人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邓中夏,农学家、土壤学家邓植仪,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真菌学家邓叔群,新闻工作者、学者邓拓等人,他们用自己的出色业绩,赢得了世人的敬仰,成为邓姓中的佼佼者。
在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中国姓氏中,邓姓2013年居于第27位,其分布以江西、湖南、河南最广泛,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