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訓 家訓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傳統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經歷了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然而,這些都是形成一個國家的基石。 在國家不安定和國法不明確之際,家訓即可發揮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因爲,家族爲了維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擬定一定的行爲規範來約束家族中人,這便是家法家訓的最早起源。 自漢初起,家訓著作隨著朝代演變漸豐富多采。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爲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爲“修身”、“齊家”的典範。例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當中,最爲人稱道的名訓,如顔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膾炙人口。 家訓之所以爲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儀廉恥。此外,提倡什麽和禁止什麽,也是族規家法中的重要內容,如:“節儉當崇”、“邪巫當禁”等。 簡言之,每個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規家訓。家譜中較爲常見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內容: (一)、注重家法、國法 (二)、和睦宗族、鄉里 (三)、孝順父母、敬長輩 (四)、合乎禮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式 五、家傳 要想深入瞭解世系表中族人的歷史功績,那就得看家傳了。 家傳,是用來記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績人的事迹的文體,是一種正式的傳記,明朝之前,傳與譜是分開來記的。 “傳記”記述了一個人一生的功績品德,從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貢獻,到對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業績,如:出資修建詞堂、祖墓等,全部記述在內,以作爲後人學習之榜樣,並榮耀家族。 家傳一般分爲:列傳、內傳和外傳等。列傳是記錄家族中有功績男子的傳記;內傳是記錄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傳記;外傳是記錄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傳記。傳記中多配有該人的畫像或關於該人的故事圖畫,讓後代讀起來倍感生動形象。 家傳之用詞以真實平樸爲重,最忌溢美之詞。這也是評價一部“家傳”水平高低與否的重要標準。 六、藝文著述 “譜乃一家之史“,其中當然少不了家人的藝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將家族中名人的著作錄入家譜的慣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風更盛,這部分的內容更加豐富了,涉及史學、文化、經濟、宗教等許多領域,在形式上甚至堪於”經典史料“相媲美。 家譜中的藝文著述,在體例上一般稱作:藝文志、辭源集、文徵集等。 “藝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寫的詩文著作爲主要內容,也收集本族人與外人的書信來函,以及經籍、表策、碑文、書劄等,有的還有版畫、肖像畫、版本作品、名家書法、歌曲等,從形式到內容都十分豐富。 藝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結晶,其中的大量珍貴史料文獻,有著非常珍貴的參考和欣賞價值。但是,由於藝文著述的種類、內容繁多,而又良不齊,所以還需後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藝文精品得以流傳和利用。 同時,我們在續補家譜現代藝文著述時,更需精心挑選,慎重錄入,把最有價值和代表性的文獻傳給後代。 七、家譜圖像 家譜之體現,能合書、圖、史、表、志爲一體者,它的利用價值就顯得大些。家譜主要以文字內容爲主,圖片資料爲副,但一張好的圖片、照片仍是能將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質傳達出來。 將圖片、照片納入家譜的意義在於,爲家族傳承提高了一個最直接的環境背景,使家譜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記錄、整體概念也變得鮮明而生動起來。 只要是能讓人對家譜有更進一步認識的古地圖或老照片,均應該被收入家譜裏,包括: 1)老照片 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歷史價值,也是見證家譜的最原始材料。 2)祖先圖片(遺像、人物畫、肖像畫) 中國歷代以來多有大量之人物畫及肖像畫,其中有大部分是爲了紀念先人,或表達對聖賢親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譜將家族先人中顯達之人,畫出其儀容,置於卷首,以求達到光大族望,啓迪後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載一些先人手澤遺墨。 3)風水圖(祠堂圖、墓圖) 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會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譜均有記載和刊載建物版圖、描繪實狀,有些更是附刊墓圖,有些甚至詳記地理方位。 人們相信一個家族的興衰和祖輩所居住、埋葬的地點有很深的關係,這些都蘊涵著豐富的“風水”內容,所以也被稱爲“風水圖”。 4)故居/村莊圖 明清族譜中不但記述居址遷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譜書中,還以精美的版圖,印製出他們家族的庭院、樓閣、書齋、房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