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安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世界华人安氏宗亲总会重要文献总汇 第 56 楼

《中华安氏通谱》简介
    ----山东日照安氏家谱展

    中华安氏源自黄帝后裔,历经沧桑,万脉相承,为中华一大姓。追本溯源,安氏家族英才辈出,代有闻人,有资格有能力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
    当今,为发掘与弘扬中华文化遗产,各姓间创修族谱风行,安氏家族敢存志远,敢为人先,创修通谱。于2010年4月6日,中华安氏宗亲总会在洛阳首届安氏宗亲联谊会上,确定编写《中华安氏通谱》,以安琰石为编委主任,安志民为主编,由四川安琰石、安志民、浙江安世国、重庆安生民、甘肃安志宏、山东安丰松、天津安锡辉、贵州安宗仁、安小友、河南安振木、安双通等宗亲为编撰人员,为通谱提供史籍、谱牒、图照等资料的达200余人;2012年9月6日山东青岛通谱审定会审定;至2014年9月,历时五年,《中华安氏通谱》终由“中国教科文出版社”正式圆满付梓,并入编国家书库统编书号与条码。
    《中华安氏通谱》共528页,分上、中、下三篇,11章、35节,总计61.8万余字。安氏民族为汉、满、彝、回、蒙古、朝鲜族等,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安姓在当今中华姓氏排行榜上名列109位,人口240万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
    《中华安氏通谱》的编纂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实乃时代之进步,谱事之创举,家族之幸事,更是体现尊祖敬宗,传承家族仁风,激励后人,奋发有为的思想和精神,毫无疑问,与当今新时代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也是安氏家族文明、兴旺、发达的象征,是留给安氏后裔的一笔宝贵财富与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安氏家族史无前例的一部宏伟巨著,极具一定的收藏价值。

                              世界华人安氏宗亲总会
                             《中华安氏通谱》编委会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六日


志民会长好!
    2018年“五一”期间,山东日照安氏宗亲将举办安氏家谱文化及家谱展,《中华安氏通谱》将展出,请提供一份《中华安氏通谱》简介,谢谢!
                            安丰松


作者:安志民 (2018/4/28 21:25:34)   回复此贴
  回复:世界华人安氏宗亲总会重要文献总汇 第 57 楼

《中华安氏通谱》是一部宏伟巨著

    《中华安氏通谱》的编辑是一项艰辛的工作。一是历史跨度长达近5000年(公元前2300多年至公元2010年);二是因社会历史变迁断代现象十分严重,在国家历史档案馆均查找不到有关安姓发展的系统资料;三是安氏家族民间收藏的氏族发展变迁资料,在“文革”中大多数宗谱被毁,编纂《通谱》相当艰难。以安琰石为主任的《通谱》编辑委员会:由安琰石、安志民、安世国、安生民、安志宏、安丰松、安锡辉、安宗仁、安振木、安双通等10位编撰人员,为《通谱》提供各自家谱、图片等资料的达195人之多,从起草到反复修改增补至第八稿,于2012年9月6日在山东青岛召开《通谱》审定会,送编委专家审定至最后付印已改至第十六稿。从2010年4月6日作出决定编纂《通谱》之日起,至2014年9月由中国教科文出版社正式出版,历时五年。
    中华安氏,是中国旧百家姓排名第79位的大姓,始于黃室嫡裔,分两大支系:一是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轩辕黄帝与元妃西陵嫘祖生昌意,昌意的次子—皇帝之孙——名安,封于西戎,建立了安息国(古安息国,今伊朗,西方史称帕提亚帝国),以国为氏。
    二是据《五侯昌后图书本传•卷一》记载:“太祖禹,乃太昊有熊氏黄帝之玄孙,姒氏也。娶妻涂山氏之女。德顺元年(公元前2205年)二月既望、在禹都安邑,将生子姬宣,名启、赐姓安。”以邑为姓,安始于此,称为“本土安”。在西南的重庆市、四川、贵州、云南和中南的广西、湖南、湖北恩施地区均有谱牒记载;在贵州德江县梨子坪、重庆市南川县安氏祠堂碑文亦有记载,均属中原安邑安姓。
    《史记•卷一•五帝本记第一》记载:自古代汉武帝时开始派使者张骞至安息国以后,中国与安息国始有往来。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世高)时,他不愿继承国王,出家为僧,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复入中原洛阳,传释佛教为佛经汉译首人,定居后子孙世代姓安。以及当时随同太子安清一同入汉的侍从随员们皆称安氏,安息国灭亡后回归中国留居中原的昭武九姓之一安姓等,均称为“回归安”。是中原汉姓安的很大一部分。
    据史书(《五侯昌后图书本传•卷一》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谱牒查阅、碑文考证和推算,安姓从黃室得姓始祖至今,已繁衍185代。
    《通谱》共528页,分上、中、下三篇,11章、35节,总计61.8万余字。彩页部分80个页码,共刊载了148幅彩色和黒白照片。其中:族谱、牌扁、墓碑、塑像、宗祠等历史文物照片115幅,历届中华安氏宗亲会联谊活动照片33幅。收录历代名人426名(古代名人83名,近代和当代名人343名)。其中: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等功德名人31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含民国军队)将军27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核研究院、书画院、考古研究院等院士8名,政界各行业名人39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83名,博士后和教授47名,著名作家、书画家、收藏家、文体界冠亚军、健将、名家等59名,著名企业家49名。用古代历史和当代现实的大量真人真亊,充分证明了我们安氏族人群体这支大姓,它曾经对凝聚中华民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如实反映了中华安氏珍贵历史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安氏族人几千年来奋斗的结晶,也是我们继承发扬和传承安氏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
    向有名望的安氏名家、名人安启元(原陕西省委书记,正省部级)、安 民(商务部副部长兼任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名誉会长)等5人,征集为《通谱》作了题词。让我们最感幸誉的是,安之忠会长在《通谱》编辑的后期,向我们提供了2013年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于3月29日接见安之忠会长和安勇会长(内蒙分会)等领导人时的照片,也收入了《通谱》的首页!《通谱》出版后,全国各省、市、区安氏宗亲分会向各省市区、以及各省市区档案馆、图书馆赠送1-2册作为历史资料存查和供民众阅览。基本解决了国家和省市区等大城市档案馆、图书馆到处都查找不到中华安姓氏族历史文化系统资料的尴尬局面。
    当今编著《中华安氏通谱》,对实现中国梦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溯安氏源流五千年,尊崇“正史线索、方志佐证、谱谍资料”拟撰,继承了安姓氏族数千载的奋斗精髓,发扬了华夏安氏珍贵的历史传统文化,是彰显中华安氏智慧的结晶。已由《中国教科文出版社》出版,入国家书库统编书号条码,是安氏宗族史无前例的一部宏伟巨著,极具收藏价值,皆族内宗亲馈赠之尚品!

                              世界华人安氏宗亲总会
                              《中华安氏通谱》编委会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六日


作者:安志民 (2018/4/28 21:27:34)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2 每页5条 当前11/11页 首页 上一翻页 [1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7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7)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安氏论坛  执行时间:1,419.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