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尚书霍韬
- 中华霍氏网 2012年9月18日 万家姓
明代尚书霍韬
霍韬,南海人。字渭先,始号兀崖,后改号渭崖,明代累官至礼部尚书。才高学博,多所建树,颇涉国家大计,著有《渭厓集》、《渭厓家训》、《西汉笔评》等。正德进士,读书西樵山,经史精治,嘉庆年间官至尚书。力主清娼籍,散憎尼,毁淫词,兴社学。为人刚正不阿,见义勇为,坚贞不屈。霍韬死后被封为太子太保(从二品),谥号文敏,并由皇帝御赐墓葬。
霍韬的故事
明正德年间,南海县石湾石头乡有个霍韬,生异相,重瞳,传将成大器。少年霍韬聪明机敏,又过目不忘,被乡亲称为神童。霍韬在广州光孝寺读书,学习成绩优异。学业期满,霍韬反故里,一边继续读书,准备科举考试;一边帮助父辈记帐。当时霍韬家族在石湾经营的冶铁、制瓷等规模较大,属当地窑冶大户,霍韬不仅参与管理,还记载其经营活动情况。
据〈霍渭崖家训记载〉:正德二年(1507年),凡石湾窑冶,佛山炭铁,登州木植,可以便民同利者,司货者学之。年一人司窑冶、一人司炭铁,一人司木植,岁入利市,掏于司货者,司货者岁终,咨禀家长,以知功最。”正德八年(1513年),霍韬中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联捷会元。
霍韬为人质朴随和,性直,喜欢传统文化,举办乡会试,作主考官时,从不要求考生举行师礼仪。霍韬在主持宫廷科举考试时,取进士300余人,亦不许其称呼门生,告诉他们:“诸君科考中进士不单是由我决定的。”于台使者监司郡县互书贴往来,也皆不称“治”字。霍韬说:“大家已经由宫廷官史正式登记了,由朝廷统一管理,不需要再加其他管理了”。
霍韬平生勤奋上进,广博多学,文人学士多称他为渭崖先生,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
霍韬有四子,长子与王卜,颖悟过人,15岁注〈楚辞〉,早亡,其余三子是与瑕、与璎、与王常,他们先后乡试中举。与瑕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会试中进士,授浙江慈溪知县,励精图治,清正廉明,与海瑞齐名,浙中百姓称与瑕“三廉”。其部下平时不称与瑕为“大人”,而是亲切地称与瑕为“先生”。后授江右盐院,在任期间,帐数始终相符,受到百姓的
霍韬浸佛
霍韬,南海(今属佛山)石湾魁岗石头乡人,于明朝正德八年中举人,正德九年会试第一称会元,授以太子少保,进礼部尚书,协掌詹书府,曾建精舍于西樵山居住,后精舍易名为四峰书院。
霍韬闻说西樵山七十二峰中的宝峰山很有仙气,山下的宝峰寺的菩萨很灵验。参拜善信原络绎不绝,宝峰寺前的水塘连煎燶鲫鱼放进去也能游水,无笃田螺放进去也能翻生,便希望在宝峰山觅一好坟地为母亲作阴宅。
一天,他带风水先生来到宝峰山看风水,风水先生捧着罗盘左瞧瞧右看看后,击掌赞叹道:“宝峰山吞韬韬西江水,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宝峰寺左右有土丘,形如经书、木鱼,前面有仙湖如宝鑑,真是风水宝地!”风水先生又查出“龙穴”在宝峰寺大雄宝殿的中心,霍韬听了大喜。他要把母亲安葬在山坡上,把宝峰寺占为自己的家宅,待自己百年之后改为“霍氏宗祠”,以保佑子孙繁荣昌盛,福泽绵长。
霍韬心中也有顾虑,怕强占宝峰寺众怒难犯,不如先借宝峰寺住下再说。
他带着家眷在宝峰寺一住就是两三个月,但还没有离开的意思,这给寺院带来了不少麻烦,引起僧众对他这种做法不满,有僧人慧觉在墙上题诗一首以嘲讽之:
尚书家移和尚寺,会元妻卧老僧房。
尘世恶浊皆如此,巧取豪夺太猖狂!
霍韬见了很恼火,但又不便发作,于是想出了一条诡计。
一晚,霍韬突然说目睹一女子潜入寺内僧房,便下令搜查,不一会就从慧觉房中“搜出”花手帕一方。霍韬说这就是女子遗留下来的物证,不容分说,以僧众不守清规戒律有辱佛门为由,将和尚逐出寺门,将菩萨抛下门前的水塘,这就是“霍韬浸佛”的故事。
第二天,霍韬闻报菩萨夜间从水塘“爬”上岸,回到寺内各就其位后,大吃一惊,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命人再度抛菩萨水塘,强行拆掉宝峰寺,让菩萨无“家”可归。自此,宝峰寺成了废圩。霍韬母亲的坟墓今天尚存,水塘还在,西樵人称之为“霍韬浸佛”,塘中天光云影依旧,供人们评说。
分享按钮>>明代尚书霍维华
>>霍与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