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安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安氏宗亲总会首届联谊会暨祭拜先祖安世高祭典成功闭幕!(总会焦作武陟会议公告) 已阅:4808 / 回复:8(楼主)

安氏宗亲总会首届联谊会暨祭拜先祖安世高祭典成功闭幕!

  2010年4月3日至7日,世界华人研究中心安氏宗亲总会首届联谊会暨祭拜先祖安世高祭典和中原安氏家谱的首卷发行,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小岩村安氏宗祠隆重举行。安氏宗亲总会安石会长、安全忠名誉会长、安志民常务副会长;中原分会安信会长、甘肃分会安志宏会长、重庆分会安生民会长、贵州分会安怀贵会长,以及中原、山东、山西、四川、重庆、贵州、浙江等分会的副会长和秘书长、中原其他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出席了会议;总会邀请的四川蜀中(集团)制药有限公司安好义董事长(派其大哥安好仁)、江苏宗申集团安继文董事长出席了会议;中原分会邀请的安氏集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安学东董事长出席了会议;武陟县和小岩村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4月5日清明节这一天,正式举行祭拜先祖安世高的祭典和中原安氏家谱的首卷发行仪式,全国各地与会安氏宗亲以及中原和当地安氏族人八千余人到会(族亲宴席163桌)隆重祭典、热烈祝贺!这次祭拜先祖安世高祭典活动和中原安氏家谱的首卷发行,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于中原分会准备充分,整个祭典和发行活动,既隆重又热烈,按照预期计划安排,依次有序顺利进行,恳亲联谊两项活动都获得了圆满成功!    

  在祭拜先祖安世高的祭典期间,世界华人研究中心安氏宗亲总会于4月4日至7日,召开了首届联谊会,按预先通知的会议内容,逐项进行了讨论研究,做出了几项决议:一是讨论通过了世界华人安氏宗亲会章程;二是通过讨论研究明析了以中原安姓、中原安邑安姓为脉洛和骨架,编写《中华安氏通谱》;三是达成了以中原安姓和中原安邑安姓为主线的共识,研究探讨了统一安氏世代的方法;四是提出了《为抗日英烈安征夫塑像的办法》; 五是部署了安氏宗亲总会和各分会如何为社会经济发展、为弘扬安氏家族文化而共同努力并提出了倡议。这次会议,是安氏家族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举措。

  会议结束时,浙江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维凯宗亲,还向与会各省、市分会发出了请柬,邀请全国各地安氏宗亲,于2010年11月24日至27日,到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参加龙港咸园安氏宗祠迁建十周年庆典活动。

  这次会议期间,中原安氏宗亲分会还安排与会的各省、市分会会长、秘书长等安氏宗亲们,先后观赏了洛阳牡丹花会展,瞻仰了武陟小岩村安氏宗祠璀璨的建筑(是全国安氏宗祠唯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观了安氏集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安氏新农村生态科技示范园”,游览了河南登封少林寺。与会代表,于4月8日离开河南郑州返程。

  这次祭拜先祖安世高的祭典期间,在武陟小岩村安氏宗祠,还邀请了河南豫剧团演出,于4月8日晚上还举办了燃放焰火晚会,进行隆重而热烈的庆祝。整个祭典、发行和恳亲联谊活动,历时五天,圆满成功!
    插图:


插图:


插图:




作者:安志民 (2010/4/9 23:24:57)   回复此贴
  回复:安氏宗亲总会首届联谊会暨祭拜先祖安世高祭.. 第 1 楼

清明中华安氏宗亲祭祖暨中原安氏举行家谱发行仪式

  本网讯 4月5日清明节,中华安氏宗亲祭祖暨中原安氏家谱发行仪式在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武陟小岩村安氏宗祠隆重举行。出席仪式的有中华安氏宗亲总会会长安石,常务副会长安志民;东道主中原安氏宗亲会会长安信,中原安氏宗亲会副会长安转运;还有中华安氏宗亲总会名誉会长安侨集团纽约公司总裁安全忠,荣誉会长蜀中制药总裁安好义代表安好仁,名誉会长江苏淮海车辆集团总经理安继文,来自纽约、香港、陕西、山西、四川、重庆、贵州、天津、福建等地的安氏宗亲分会负责人及部分中原安姓企业家、党政机关人士等。
  在家谱发行前,首先举行了安姓公认始祖安清的汉白玉塑像的落成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安姓宗亲按照古礼举行了祭拜仪式。在中原安氏家谱发行仪式,小岩村安氏族长安转运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对各地安氏宗亲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原安氏宗亲会会长、洛阳安信集团董事长安信就中原安氏宗亲会的工作及家谱编纂情况做了报告。中华安氏宗亲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安石对家谱发行仪式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专门赠送了自己创作的安氏徽族图腾作为纪念品。山西运城市副市长安德天、甘肃天水市政协副主席安志宏等发表了致辞,倡议弘扬安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精神,传播安氏文化,促进安氏发展。安石、安信及当地安姓知名人士为家谱发行举行了揭碑,并在仪式结束时,为中原安氏宗亲各分会发放了家谱。
  这次活动共有3000多人出席。当地党委、政府负责人应邀出席了活动,并表示了希望全国安氏到当地投资兴业的心愿。
  作者:安学平    

  祝贺世界华人研究中心安氏宗亲总会首届联谊会暨祭拜先祖安世高祭典和中原安氏家谱的首卷发行,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小岩村安氏宗祠隆重举行。


作者:安锡辉 (2010/4/10 5:16:32)   回复此贴
  回复:安氏宗亲总会首届联谊会暨祭拜先祖安世高祭.. 第 2 楼

中华安氏宗亲总会贺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安氏长老、族人、宗亲,各位来宾:
    上午好!我谨代表中华安氏宗亲总会对《中原安氏家谱》的成功编撰与发行表示热烈祝贺;对中华安氏宗亲首届全国祭祖暨首次恳亲联谊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除东道主中原分会外,参加会议的还有甘肃分会、山东分会、浙江分会、山西分会、四川分会、重庆分会、贵州分会等各分会会长、秘书长及到会宗亲。
    首先,衷心感谢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感谢小岩村的父老乡亲;在此,特别要对为中华安氏宗亲总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副会长、中原分会会长安信宗亲、中原分会副会长安转运宗亲以及安氏集团董事长安学东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还要感谢中华安氏宗亲总会名誉会长中国安侨集团纽约公司总裁安全忠宗亲和四川蜀中集团制药公司董事长安好义荣誉会长以及其兄安好仁宗亲到会支持。
    同时,我们还要感谢中华安氏宗亲总会常务副会长安志民宗亲自创会以来三年多的辛勤耕耘,创办了“中华安姓网站”、“世界华人名人网安氏家谱栏目”,为全球华人安姓搭建了国际互联网络平台和信息沟通的桥梁。
    最后,中华安氏宗亲总会对东道主中原分会表示感谢,馈赠一副中华安姓图腾族徽字画作为纪念和收藏。
    谢谢大家!
                     中华安氏宗亲总会 会长安石


作者:安志民 (2010/4/10 22:13:38)   回复此贴
  回复:安氏宗亲总会首届联谊会暨祭拜先祖安世高祭.. 第 3 楼

中原安氏家谱发行庆典致欢迎词
----中原分会安转运副会长
    (2010年4月5号)

尊敬的各位领导、安氏族人、女士们、先生们:
    值此中原安氏家谱发行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小岩安氏宗祠理事会,也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今天参加庆典的领导及远道而来的安氏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
    各地安氏宗亲不顾路途遥远专程前来致贺,为我安氏宗祠、中原安氏家谱发行增添了一份热烈与祥和,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并对各地安氏宗亲增进联谊做出努力的行动,表示诚挚的谢意。
    今天在座的各位来宾中,有不同岗位的领导,有各地区的宗亲代表。安氏宗祠的保护与良好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厚爱和支持,对此,我表示衷心的钦佩和感谢。同时,我们也为有幸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宗亲代表感到十分的荣兴。在此,我谨再次向各位领导和宗亲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能与各地宗亲密切协作,发展世界华人安氏宗亲的联谊。
    “有亲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宗亲相会之际,我提议——为今后我们宗亲进一步的沟通、为我们日益增进联谊、为促进家族和谐发展、为共创家族辉煌而努力!
    谢 谢!


中原安氏理事会安信会长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与会的安氏族人: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原安氏理事会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深深的感谢!
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中原安氏理事会的工作,在山西马村安氏族人的启发下,中原安氏理事会于2007年成立,在此向马村安氏族人表示衷心感谢。三年来,我们遵照联谊中原安氏族人、发扬家族优良传统、增进社会文明建设的宗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中原安氏理事会的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努力、辛勤工作、乐于奉献,联络了中原各地十多个县市的广大安氏族人,曾召开了两次联谊会议,收集了大量的安氏族人的家谱资料,汇编了中原安氏家谱,这对中原地区安氏人家,亲宗睦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年来,我们也与中华安氏宗亲总会多次进行了联系,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与指导,对此,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奋发向前,更加深入广泛地联谊中原各地安姓族人,弘扬安氏家族优良传统,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而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作者:安志民 (2010/4/10 22:19:01)   回复此贴
  回复:安氏宗亲总会首届联谊会暨祭拜先祖安世高祭.. 第 4 楼

在中原安氏族谱发行仪式上的致辞

        中华安氏宗亲总会副会长、甘肃分会会长   安志宏

尊敬的安氏宗亲、父老乡亲们:

    今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佳节,是纪念祖先的日子。在这倍思亲的日子里,中原安氏宗亲会在河南武陟县小岩村——安氏宗祠保存最好的地方,隆重举行祭祖和中原族谱发行仪式。这是中华安氏宗亲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安氏宗亲的一次盛会。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谨代表安氏宗亲会甘肃分会,向中原分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宗亲表示最衷心的慰问!

    木有本,水有源,安氏源远流长。自黄帝子昌意次子安,居西域,到安息国王太子安清放弃王位礼佛,凡3000余年。先祖安清博综经藏,痴迷佛教,不恋王位,让国与叔。他是在华汉传佛教和翻译佛经的第一人。译出《安般守意经》、《道地经》和《阴持入经》等34部40卷。将小乘佛教传布到长江以南地区,对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他传教到洛阳。先祖规定的安氏族内不许通婚的族规,对安氏后裔的健康繁衍起了保障,至今符合生育科学。安氏宗亲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传几百代,子孙约300多万人,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宗谱信息遭到了破坏。盛世修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怀念先祖,继承祖德,编修族谱,弘扬族誉,是建立共同精神家园的需要。中原安氏宗亲会历时三年,完成了“中原安氏族谱”,这是安氏宗亲的大喜事,它为我们各省撰写族谱带了好头,做出了榜样。对他们辛勒的劳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甘肃是安氏郡望,著名的昭武九姓就源于此。甘肃处丝绸之路的的桥头堡,对推动东方各国与西方各国经济文化交流起过巨大作用。安氏由安息进入中原必经甘肃河西走廊、伏羲故里——天水等地。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为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远祖安世高由安息到中原时,遍历西域、天水等地,传播、翻译佛经。这里有许多文献与文物古迹可以作证。新疆轮台县的克孜尔、库车县的洪木吐拉、吐鲁番县的木头沟、鄯善县的吐峪沟;甘肃至今佛教寺院林立,遍布全境,闻名全国。著名的有 “敦煌莫高窟”、永靖县的炳灵寺、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天水“麦积山”、“大像山”、“水帘洞”和“仙仁崖”;河南洛阳市南面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遗址,这些众多的东西文化交流和荟萃的地方,均是以丝绸之路这条东西大道联接并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为中介交流的结果。到近代,大家熟悉的“陇上铁汉”安维峻,因指斥慈禧太后、李鸿章的腐败,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中国的脊梁”。目前甘肃安氏有70多万人,分布在全省各地,居住以聚居村庄为主,也有散居在其它姓氏村中的。还有部分安氏宗亲为少数民族,如河西张掖裕固族安姓居多。

    安氏历代人文渊薮,名人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在今天中央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全球安氏宗亲要同心同德,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数千年中积淀的安氏美德,在新的时代和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发扬光大。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对本次宗亲活动给予赞助的所有热心人表示最诚挚的谢意!祝愿安氏家旌繁荣昌盛!真诚地欢迎各位宗亲到“羲皇故里”——天水做客,实现我们宗亲的再次盛会。谢谢大家!

                                   2010年4日5日  於河南武陟小岩


作者:安志民 (2010/4/10 22:22:02)   回复此贴
  回复:安氏宗亲总会首届联谊会暨祭拜先祖安世高祭.. 第 5 楼

贺  词

各位长辈、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我首先代表重庆安氏宗亲向中原安氏家谱的编写和发行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对武陟县,特别是小岩村的安氏宗亲将老祖宗在清朝修建的安氏宗祠保护的完整无损,是全国安氏宗亲的典范,是我们重庆安氏宗亲学习的榜样,对此,我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为了传承安氏祖宗的美德、族规、家法,我们重庆市南川区的安氏宗亲于2003年重修和发行了《南川安氏家谱》,统一了各支系的世代和字派。现正在筹建南川安氏宗亲会,并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到整个重庆的安氏族人中。
    最后,对中原安氏宗亲会、安氏集团和武陟县小岩村的安氏宗亲,对我们热情周到的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
    欢迎全国的安氏宗亲包括武陟县小岩村的安氏宗亲常到重庆去做客和传经送宝!
    谢谢大家!
                安氏宗亲重庆分会会长 安生民
                    2010.4.5


中华安氏宗亲总会首届恳亲联谊会题
            安好仁

             (一)

        中华安氏聚一堂,
        追古尊宗继家帮。
        我是安树枝上叶,
        一脉相承源远长。

             (二)

        聚首岩村拜祖先,
        立谈坐议笑声喧。
        安得苗裔腾华夏,
        长卷荣书安氏篇。

    2010年4月6日 于武陟县小岩村



作者:安志民 (2010/4/10 22:24:2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8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4)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安氏论坛  执行时间:1,617.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