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安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河北省永年县南护驾村安氏寻亲 已阅:2606 / 回复:5(楼主)

各位安氏宗亲:你们好!
  我是河北省邯郸地区永年县南沿村镇南护驾村的,名叫安刚生。我们南护驾村,有安姓宗族二百多人。我爷爷名叫安家珍,于1947年战乱期间外逃到台湾去了,至今无音信。请安氏宗亲们帮忙给我们找找,那怕是相关的信息也好!谢谢!
  我的联系方式:
  电话:15231080456  qq号:770714485



作者:安刚生 (2012/1/27 12:48:10)   回复此贴
  回复:河北省永年县南护驾村安氏寻亲 第 1 楼

安刚生宗亲:你好!
  河北省邯郸地区地图上有永年城、南沿村、南桥,你爷爷安家珍去台灣,是那个年间、有多少岁数?是军人、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商人?你们永年安氏宗亲是那个地方迁去永年的?是那个朝代?始迁祖叫什么名字?有多少年了、有没有家谱、到了多少代、有没有字辈、也就是世口?永年安氏宗亲曼曼来,我们安氏宗亲帮忙找找。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 安荣义
  我的联系电话:15563203196。

作者:安荣义 (2012/1/28 11:07:14)   回复此贴
  回复:河北省永年县南护驾村安氏寻亲 第 2 楼

河北省永年县

  永年县南距邯郸市20公里,北距省会石家庄150公里,距首都北京420公里,系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107国道、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纵穿南北,309国道、邯临省道横贯东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全县总面积908平方公里,耕地96万亩,总人口84万人,辖20个乡镇,450个行政村。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 15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8.7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24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578 元。2009 年目标是:全部财政收入 9.75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080 元。 临洺关镇 镇政府驻临洺关村。


作者:安志民 (2012/1/29 20:49:18)   回复此贴
  回复:河北省永年县南护驾村安氏寻亲 第 3 楼

永年县历史文化

  永年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势重要,资源丰富,人才荟萃,谓广平郡之望地.战国时期,赵国就在西阳城建造信宫,做为王侯和群臣聚会的地方.隋末,夏王窦建德在永年城(今永年广府)驻城建都.永年城为历代郡,府,州,县驻地.春秋时谓曲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商贾云集,富饶中原”之美誉,7000多年前就孕育了仰韶文化等人类早期文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隋末唐初夏王窦建德建都的广府古城;有以自荐而扬名古今的毛遂墓冢;全部石料建筑,于赵州桥结构频美的古文物弘济桥;西汉猪山石刻;燕赵第一境观音阁;千年不枯的黑龙潭和神奇待探的红鱼寺,古代学府清晖书院, 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武禹襄就诞生在这里。连续十一届中国永年太极拳联谊会,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太极社团及数万名太极爱好者建立了联系。目前。永年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如今4.6万亩得河北省第二大洼定---永年洼,碧波千顷。八景正在恢复佳容。新的旅游景点着在建设,将成为独特的旅游胜地.


作者:安志民 (2012/1/29 20:53:28)   回复此贴
  河北永年裴坡庄安姓族人寻祖 第 4 楼

族传,明末年间,家族鼻祖聪山及兄弟(或兄或弟,名不详)背井离乡到邯郸,兄弟因劳累不愿继续前行,定居邯郸安庄(此地名就是因我祖兄弟长居与此而得名)。我祖聪山走到永年县苗屯定居(至今一低洼地带名为安家坑)。后迁居永年县裴坡庄(迁居年代不详。苗屯位于邯郸正北18公里,裴坡庄位于苗屯东北1公里)。裴坡庄村安姓从我祖至今共17世,现有400多人,从7世(清朝嘉庆年)建家谱至今。

作者:安庆卫 (2013/5/13 9:35:53)   回复此贴
  回复:河北省永年县南护驾村安氏寻亲 第 5 楼

庆卫宗亲:你好!
    裴坡庄村安姓从你祖至今共17世,现有400多人,从7世(清朝嘉庆年)建家谱至今。
    可喜可贺,请电话联系我们。
    中华安氏宗亲总会安志民。
    我的电话:13990192388



作者:安志民 (2013/5/13 23:01:0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4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安氏论坛  执行时间:640.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