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褚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褚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云梦县隔蒲镇旗杆塆简介 已阅:2122 / 回复:0(楼主)

褚氏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始祖段字子石,封居河南登封褚地以得姓。延至汉,西东晋迁徙江浙,唐以后散居全国各地,实难一统,其宗均出褚地。

   值此我湖北《登瀛堂》褚氏宗祠重修落成和六修族谱之际,特就我旗杆塆源远作简要阐述,以明根本。据查族谱,二十二世伯禄公,三份安礼公之后裔,由云梦南乡“烟墩”迁居旗杆塆,之前此地曰余家大塆,时在明初。伯禄公衍至三十世,四邦公:“则邦”、“世邦”、“殿邦”、“正邦”,据传殿、正二邦公移居荆、随二州等地,其后裔今已失联。今我旗杆塆上下两塆宗亲均属则、世二邦公之后。屈指数来在此开疆拓土繁衍生息二十余代,已有千余人口,逾六百年矣。

    旗杆塆地名的由来。据前人相传,族中人中举人立旗杆而得名。但究竟是何人谱无记载,今已失考。笔者认为应是在伯禄公迁居此地不久之后得名,不然居地焉能长期无名否?旗杆塆行政区划在民国时期隶属云梦县蒲东乡,共和初期改称滕水乡,后又改称隔蒲区至今。旗杆塆雄踞府河北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北距隔蒲千余米,南距护子潭三千米。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村庄原是座东望西,上下两塆的座落形状酷似凤凰展翅,有凤凰地之说。公元一九七六年建设新农村全部改为座北朝南。村人多以勤耕务农和篾器手艺为生农闲有经商做买卖传统。大约在一九OO年之后自一九四O年之前,村庄曾被大火焚烧过两次,其中一次殃及南边半个村庄。我们的前人具有艰苦创业精神和顽强的毅力,通过自力更生重又在废墟上建起了家园,经几代人坚韧不拔努力营造,如今的旗杆塆已是楼房林立、村庄座落有致
,随着精神、物质双文明建设的普及,村民的素质也会进一步提高。
    我宗在此立地早并素具宗族观念,族中史上历次大型活动皆以旗杆塆为中心。有例为证:民时玩灯笼每次都以我旗杆塆牵头,我塆唱戏月余秩序井然可谓十里八乡闻名。旗杆塆虽非风水宝地却也人杰地灵,悠悠六百载名人胜出:明时中举人立旗杆而得塆名;清有三十五世茂林公太学绅士,以诉讼闻名至汉川;三十六世正忠、正和二公山西太原行署任职县令级别,为官廉洁、两袖清风;民国时期三十八世观清公隔蒲潭经商独居翘首,为族人所赞颂;三十七世泽永公复旦教授书香门第、儒墨遗风;三十七世智鹏公黄埔毕业授上校军衔任罗田县常备大队长,抗战爆发调任一九七师直机枪连代理连长,第三次长沙会战负重伤领国防部嘉奖令,丰功伟绩为后世所景仰;共和时期三十八世观营公捍卫共和朝鲜战场立功,炸碉堡舍身捐躯可歌可泣;三十九世玉恒公官至厅级;三十八世观祥公任云梦县委,隔蒲潭区委书记;三十九世幺林公总政治部任职少将衔为当代楷模(编注:以上诸公按年代顺序编写)至当今研究生、大学生不计其数,蓝天驾银鹰、碧海驭巡洋不乏其人。还有众多优秀人物因篇幅所限恕不一一枚举。纵观我支褚宗,历代人才辈出,他们都为时代的进步、民族之振兴、国家的建设与强盛贡献了智慧和青春年华,更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树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虽岁月更替、时代变迁,凡此以上真实写照,后世永远缅怀。

   由于工作的迁调和创业发展之所需,从旗杆塆迁出者据初步统计在现有人口的半数以上,如今已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而历次续谱外联工作难度之大超乎预料。续谱理应将此项工作引为重点,力求收族归宗之效果,反之日后均有失联之虞。我族有一不成文规定,大房辈份低者执谱,幺房辈份尊者督修谱。今寄语族人,务必遵循前人先训,永保我族谱牃清晰可考。铭记我辉煌历史并继续发扬我族爱国爱族的优良传统,再接再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衣者悠悠贯华夏,源出河南本一家,始迁二祖通明甫,孝邑烟墩把根扎,盛世六修凝族志,更喜宗祠展宏图,功惠当代留美誉,德泽后世铭千古。        

                   -------------值此六次修谱宗祠落成褚华森敬颂            

             旗杆塆三十八世后裔华森撰文


公元二O一六年丙申清明日于孝感

该帖子被13789948731在2016-5-12 20:17:36编辑过

作者:13789948731 (2016/4/19 19:46:34)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5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褚氏论坛  执行时间:148.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褚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